何恺明官宣加入MIT,知情人称其“财务基本自由了”

日期:2022-02-07 16:32:10  来源:中国科学报

“我将于2024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(MIT)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(EECS)担任教职。我现在还是FAIR(Facebook AI Research)的研究科学家。”

近日,AI领域著名华人科学家何恺明在个人网站宣布,2024年将加入MIT担任教职,回归学术界。尘埃落定,他这次“自宣”也为3月份参加MIT的求职演讲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
“他已经基本实现财务自由了吧,回归学术界潜心学术对人类贡献更大。”多位知情人士告诉《中国科学报》,何恺明在FAIR的这七年收入不菲,“财务基本自由了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?

何恺明 图片来源:GitHub

学霸“不差钱”

在家乡广州,何恺明一路的成长都带着“学霸”的标签:在广州执信中学就读时曾获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、广东省化学竞赛一等奖,并借此于2003年5月被保送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。

但何恺明选择继续参加高考,并考出了满分900分,成为当年广东省9位满分状元之一。

进入清华大学后,何恺明就读于基础科学班,连续3年获得清华奖学金。

从清华毕业后,“学霸”开挂的人生剧本继续上演。

从2007年到2016年,何恺明先后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(MSRA)实习、赴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研究生、加入MSRA从事计算机视觉(CV)方面的研究;2016年8月,加入FAIR持续至今。10多年间,何恺明师从知名AI科学家孙剑、汤晓鸥等取得一系列“炸弹级”成果,在FAIR的独立研究工作更上层楼,成就斐然。

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,他在不到10年(2009—2017)时间里,以一作身份获得3次CV顶会最佳论文,谷歌学术总被引超46万次,“AI大神”的声名由此远播。

鲜有人注意到的是,何恺明在FAIR的收入同样不菲。

据谷歌一位人工智能主任工程师透露,何恺明后期在FAIR是E8甚至是E9级研究科学家,Meta(即Facebook)的E9与谷歌的Distinguished L9级别相当。

照此标准,何恺明在Meta后几年的年收入应在数百万美元级别。

另外一位在美国从事计算机硬件的工程师认为,有着巨大学术声望的何恺明在2016年加入Facebook,入职的定级应该就不低,“在Meta任职7年,何恺明基本已经财富自由了”。

阿里巴巴一位高级算法专家告诉记者,现在工业界更偏向“产品驱动”,对纯学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在减小。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何恺明做纯学术研究的工作,应该是比较明智的选择。而且,像他这样的“大神”去学界潜心探索学术问题,“对人类贡献或许更大”。

导师汤晓鸥的评价

何恺明是汤晓鸥最得意的弟子之一。7月初,在上海召开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汤晓鸥对何恺明的学术工作作了细致点评。

?

何恺明(右)与博士导师汤晓鸥图片来源:CSDN

何恺明第一篇文章发表于2009年,提出了“图像去雾算法”,一出手便摘得了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(CVPR)的年度最佳论文奖。这是CVPR创办25年以来首次有华人获奖,同时也是亚洲人第一次获奖。

汤晓鸥说,当时他跟何恺明开玩笑:“你一出手就到了巅峰,从此以后你的学术生涯就只能往下走了。”没想到,他在MSRA和FAIR一路走高。

何恺明独立开展的第一项工作诞生于MSRA。汤晓鸥介绍说,在2015年之前,深度学习最多只能训练到20多层,但何恺明提出的深度残差网络(ResNet),在网络的每一层引入了一个直联通道,从而解决了深度网络梯度传递的问题。在此之后,人们可以有效地训练超百层的深度学习网络。

凭借该成果,何恺明在2016年再次获得CVPR最佳论文奖。

“在大模型时代,以Transformer为核心的大模型——当然包括GPT系列,普遍采用了这个结构,以支撑上百层的堆叠。”汤晓鸥评价称,“我想总结起来就是——何恺明把网络做深了,谷歌把网络入口拉大了,才成就了今天的大模型。”

在FAIR,何恺明首次提出一个高性能的物体检测和算法框架——Mask R-CNN,该算法框架解决了图片中的实例级对象分割问题,不仅能将照片中的人、动物等对象单一检测,还可为每个对象实例生成一个高质量分隔遮罩,此项工作在2017年获得了CV领域另一个顶会——ICCV的最佳论文奖。

汤晓鸥评价说,何恺明应该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毕业不到10年内,3次以第一作者的身份获得CVPR、ICCV最佳论文的人。

难怪有网友称羡:“别人的荣誉都是在某某大厂工作、拿过什么大奖,而何恺明的荣誉是Best、Best、Best……”

?

何恺明的部分获奖情况 图片来源:GitHub

一位CV圈内专业人士的评价则更加中肯:何恺明没用多久,就展现了他顶级的科研嗅觉,几乎每次都能精准踩点领域内最关键的科学问题,且提出的解决方法简洁明了,同时蕴含深刻思考,文章赏心悦目、实验详尽扎实,“工作质量说明一切”。

一点悬念:MIT将给出什么教职?

今年3月,何恺明赴MIT参加求职演讲,台下座无虚席,秒变“深度学习大型追星现场”。当时人们就猜测,MIT根本没理由拒绝。

拥有无敌的履历和光环,又在当打之年加盟,MIT对何恺明自然是欢迎的。有何恺明的“粉丝”认为,MIT应该毫不犹豫给何恺明“教授”的职衔,并提前称呼其为“Professor He”。

有一位粉丝甚至说:“这次不需要恭喜何恺明,而是需要恭喜MIT得到了业界大佬的垂青。MIT化身秦始皇,死死攥住电线不放——‘赢麻了’!”

但也有人提到,MIT这类顶级名校对教师要求比较高,有几篇顶会最佳论文不一定就能拿到教授职称,还会考虑社会关系、经验、教学水平等因素。综合考虑下来,MIT可能会给何恺明一个长聘副教授的教职。

因此,何恺明在2024年将会获得一个怎样的新头衔,成了此次官宣之后唯一的小悬念。

不过,这或许并不是何恺明所在意的。

一位正在MIT攻读博士学位的华人学生分享说,他曾在何恺明的求职演讲后,与几位在读博士生有幸一起与何恺明共进午餐,“感觉受益匪浅”。他说:“何恺明人非常nice,与学生们聊天完全没有架子,从言语中能听出他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能够终生投身科研的愿景。”

参考资料:

https://kaiminghe.github.io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