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列克西·科列斯尼克涉水上岸。在过去几个小时中,他第一次站在陆地上,浑身颤抖。6月6日凌晨,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爆炸,他的家被水淹没,他在客厅的橱柜上挨过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水来得非常快。”科列斯尼克对美国《纽约时报》说。他非常虚弱,在两名救援人员的帮助下勉强从橡皮艇上下来。“事情发生得太快了。”
气味难闻的咖啡色洪水夹杂着塑料袋、稻草和建筑的碎片,拍打着乌克兰南部地区首府赫尔松市的街道。6月7日上午,救援人员疏散了好几个被水淹没的街区。疲惫不堪的居民从橡皮艇中涌出,大多两手空空。随身物品最多的人也只有钱包或一个背包,有的带着一只猫或狗。
赫尔松的惨状是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爆炸造成的巨大破坏的缩影。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,大坝的溃堤使第聂伯河向河道两侧漫流80多公里,淹没了沿途的码头、农场、加油站、汽车、工厂和房屋。
即便在和平时期,这也是场灾难,何况洪水袭击的是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地区。半岛电视台称,第聂伯河是俄乌双方对峙的前线,当地许多基本服务已严重不足。
第聂伯河水带着化学污染物、地雷、未爆弹,以及冰箱、扶手椅等物品,在乌克兰大平原上横行无忌。河水污染了饮用水供应系统,淹没了庄稼,把下游成千上万的百姓赶出了家园。
而在上游,大坝爆炸导致卡霍夫卡水库的水位大幅下降。《纽约时报》称,乌克兰许多农民依靠这座水库的水灌溉田地,扎波罗热核电站也需要这座水库的水冷却放射性核燃料。
“我们已经习惯了炮击,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。”赫尔松的退休护士拉里萨·哈尔琴科对《纽约时报》说。6月7日早上,洪水没到了膝盖,但到8日,洪水就淹没了门。在一些低洼地区,咖啡色的河水淹没了屋顶。
半岛电视台称,目前还不知道是谁炸毁了大坝。大坝处于俄罗斯军队控制的地区。俄乌双方相互指责,但都没有拿出有力的证据。
据俄罗斯“今日俄罗斯”(RT)电视台报道,在俄军控制区的奥列什基镇,当地居民在一个在线聊天群中寻求帮助,寻找失踪的亲人,并对水情发出预警。一些人写道,他们聚集在所在街区最高的建筑里。当地官员表示,整个城镇几乎都被洪水淹没了。
“水来了!求救!”一个人在聊天群中写道,“屋顶上有三个人,其中一个上了年纪。”
有人发现三个成年人和一个15岁的男孩在屋顶上,男孩很惊慌。
一个帖子说,三名儿童被困在一所房子里。“二楼已经被水淹了!向任何关心我的人求救!”
卡捷琳娜·科夫通在论坛上发帖,寻找她在奥列什基的祖父母。她于6月7日得知两位老人已被从屋顶上救下,带到附近的村庄。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,我不知道。”她对“今日俄罗斯”说。
地区行政长官弗拉基米尔·萨尔多表示,奥列什基是俄方控制的河流一侧受到影响的35个城镇之一。
赫尔松是乌克兰的农业中心,位于第聂伯河以西。俄乌冲突爆发后,它被双方争夺,时常遭受炮击和轰炸。当地的大多数居民已逃离家园。
位于上游的城区大多没有受到洪水影响,但低洼地区已是一片泽国。《纽约时报》称,救援人员乘着小船营救受困居民时,远处仍传来炮声。
55岁的生物老师阿拉·斯尼戈尔走下一艘船,回头看着被水淹没的城市街道。
“想想洪水里有什么。”她说,“杀虫剂、石油、死去的动物和鱼。洪水还冲走了墓地。”
“今日俄罗斯”称,联合国警告说,乌克兰军队埋下的一些地雷被洪水冲走,其中一些地雷爆炸了,另一些随着水流翻滚到未知地点。
60岁的电工谢尔盖·利托夫斯基对《纽约时报》说,他最担心的是乌克兰南部的未来。这里原本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农业区之一,拥有发达的灌溉系统,水库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“如果没有水,没人会住在这里。”他说,“这件事的影响将持续几十年。”
一些因洪水而流离失所的人,被火车运送到距赫尔松西北部几十公里的港口城市尼古拉耶夫。半岛电视台称,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(OCHA)的数据显示,大坝决堤前,尼古拉耶夫地区已有约19万名流离失所的乌克兰人。
“洪水可能使本已脆弱的人道主义局势进一步恶化。”OCHA称,数千名儿童也在逃难者之列。
“对整个南部来说,这都是一场灾难。”乌克兰议员罗曼·科斯滕科对《纽约时报》说,“但眼下的任务是救人,稍后我们会处理遗留问题。”
科斯滕科是一名军人。6月7日,他正在协调士兵们的行动。这些士兵曾经操纵无人机向敌人投掷手榴弹,现在向被困在屋顶上的人们空运瓶装水和食物。
59岁的哈迪耶·罗塔尔在洪水中被困了一天一夜。“我当时正坐在屋顶上,一架无人机飞过,扔下了一瓶苏打水。10分钟后,另一架无人机飞过,扔下了一罐肉。”他告诉《纽约时报》。
无人机确定了他的位置后,一艘救援船很快出现。“我本来以为还得在屋顶上再待一个晚上。”罗塔尔说。
被救出时,40岁的卡特琳娜·克鲁皮奇和12岁的儿子马克西姆、4岁的女儿玛丽亚已精疲力尽。他们被困在第聂伯河东岸附近的屋顶上。
克鲁皮奇说,救援到来之前,无人机曾为他们空投饮用水。他们上岸时,一名士兵抱起玛丽亚。一群人围了过来,给孩子们分发糖果。
“再多等一天,我们就完了。”马克西姆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