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档升级看麦收|麦田“底子”好,产量自然高 今日热搜

日期:2022-02-07 16:32:10  来源:农村大众

“轰轰轰……”6月5日,在聊城市东昌府区辛王顺丰家庭农场里,两台小麦收割机正在麦田里作业。农场负责人王伟说:“今天收割5亩小麦,主要想测一下亩均产量能达到多少。”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王伟正在驾驶收割机在成方连片的麦田里收割小麦。

测算结果很快出炉:小麦亩均产量1500多斤,水分含量26.8%。按当地收购时15%水分含量算,实际亩产也在1300斤左右。“现在收割还有点早,再等两三天收割产量会更高。”看到这个结果,王伟对今年的收成信心满满。

以前,王伟的地并不肥沃,流转到的1000亩地有一半以上是盐碱地和洼地,基本都是低产田。“在区农业农村局姜新老师的指导下,我利用激光仪找平,填平了洼地,将原来的畦埂整平压实,小块并大方,实现了全田无埂种植。”王伟说,又实施了大水漫灌和秸秆还田等措施,科学压碱,土地一步步由低产地变为高产田。

“秸秆还田能够抑制盐分向土壤表层聚积,降低土壤盐分含量,对增进土壤脱盐和控制土壤返盐有良好效果。”区农业农村局“姜新田园通”农业科技志愿者服务团队负责人姜新介绍,秸秆在腐烂后,还会提高地里的有机质,增加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,提高作物产量,一举多得。

经过多年改造,王伟现在的1000亩地全部属于高标准农田,通过使用各种农艺技术提升地力,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。“看,这些麦穗都颗粒饱满。”王伟在田里摘下一株麦穗,“要想丰产,在肥料上也得下功夫。”

因为“吃”的配方肥,顺丰家庭农场的小麦籽粒非常饱满。

在施肥时,王伟使用了氮肥后移技术。“小麦起身期,根系不发达,次生根数量少,很难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氮肥。”王伟说,氮肥难以被土壤固定,会随着降水渗入土壤深处,很难再被作物吸收利用,造成浪费。多余的氮肥还会污染地下水,对人体造成危害。

“在小麦拔节期增施氮肥,此时植物根系发达,生长速度快,需肥量大,对氮肥吸收利用率高。”王伟说,“此时补充氮肥,能促进作物根系下扎,有利于延长干物质积累时间,增加粒重,提高品质和产量。”

王伟小麦丰收的另一保证是,作物吃上了“营养配餐”。“区农业农村局近几年很重视化肥减量和地力提升。每年都对高标准农田的土壤进行采样,针对地块的化验结果,每年提供施肥配方。”姜新说,“我们还会对配方进行矫正,根据作物长势,适当增减其中的中微量元素。”

配方施肥的效果显著,几年前王伟地里的小麦亩均产量只有六七百斤,从2022年产量已经开始突破1000斤。

王伟收获的小麦。

“东昌府区现有高标准农田69.95万亩。今年,我们计划建设4.1万亩高标准农田,在切实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,推行土壤改良措施,推进耕地质量提升,为促进粮食连年增产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”东昌府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杜广平说。

大众报业·农村大众记者 李兆兴 通讯员 王忠友 张振祥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