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陆伟“释乐系列音乐学习类文章”之——
“我只是随便玩玩,不指望靠吉他吃饭,我没想成为大师,随便找个老师就行了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文:刘陆伟(音乐制作人、唱作人、录音混音师、吉他手、释魂乐队主创)
有个梗反映的情况和这类似,就说啊很多不愿意健身的人的理由是“练成肌肉男那样不好看”,好像只要他们一健身就能练成健美选手那样,哪有那么简单呢。成为吉他大师,或者能够靠吉他吃饭,是很多又有天赋又勤奋的吉他手也没能做到的事情,这个影响因素太多太多,哪有那么简单。我们讨论的前提,就是适用于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情况:培养一个业余爱好。就这个目标而言,也不意味着不该重视教学的质量。
“业余爱好”的意思是我们不一定非得学到多高阶,比如不一定非得能弹得多快、多花哨、多高难度;不一定非要把乐理学得多精通、多深入;不一定非得学到自己能创作出特别高超的作品的程度等等,而不是说我们就得学一堆错误的姿势、动作、观念,反反复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,让自己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下,浪费更多的时间金钱来改正已经练成顽固习惯的毛病,对吗?
普通人的目标可能就是能弹一些自己喜欢的、简单的小曲子,不管一个曲子的难度是初级还是中级还是高级,你的完成度的质量也有高低之分,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曲子,一个人如果一直处于低质量完成度的状态:磕磕绊绊,满是漏洞,由于姿势错误自己弹着难受,弹出来也不够悦耳、不够好听,自己和旁人听着也难受,那他就很容易失去兴趣,以至于半途而废。如果彻底放弃了,那么之前所有的投入和努力也算是白费了,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。
反过来,如果一个人在初学阶段能够找到教学水平高、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,能够得到好的指导,能在一开始就学到正确的姿势、动作、练习方法、知识和观念,他就会少走很多弯路,少经受很多不必要的困惑、挫折和痛苦,能更加高效地达到“弹一些自己喜欢的曲子”的程度,哪怕他的目标不是为了拿音乐当职业,他也会在音乐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,今后的人生中或许有了空闲就还会时不时拿起乐器,修身养性,自得其乐。而不是“三分钟热度”,瞎拨拉一阵子后感觉没长进,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在哪,或者自以为是因为自己“没天赋”,就彻底扔下吃灰,再也不碰了。
很多人有个误区,以为新手划不来找教学水平高、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,觉得这样是“杀鸡用牛刀”,他们想当然地认为,自己先通过自学或者随便找个收费低的地方先把“简单的”学会了,再找更好的老师。而我认为,初学阶段其实才是最重要的阶段。初学阶段对于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的要求,并不比所谓的“高级阶段”的要求低多少。社会上能真正做好乐器入门教学的老师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。
很多人找老师只考虑离自己最近的,或者收费最低的,这种方式能遇到合格(更别提优秀了)的老师的几率恐怕很低。市面上有太多所谓的老师,只是扒拉了几首能唬住小白的曲子,实际上自己对很多东西都还是一知半解、稀里糊涂,自己的演奏就是一身的错误毛病。
在我看来,教育是一项严肃的工作,是一门高深的艺术,其实在任何一个领域,好老师都是比较稀缺的。如果是换做其他那些文化课的话,相信很多人都会同意“找一个好学校、好老师很重要”,那音乐教育又怎么可能例外呢?而且根据前面所讲的音乐学习的特点,学乐器对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。
学习就像上台阶,上了第一层才能到第二层,你得知道你目前在练的这条练习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算是合格了?才可以进行下一条练习?如果初学时的错误不能被及时的发现和纠正,就会逐渐累积,累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后续的学习难以进行。我们经常说一句话:走都走不稳就想跑,那必然跑得踉踉跄跄、连滚带爬。所以你能看到太多人,在基础还没打好的时候,强行演奏超出自己实际水平的曲子,虽然死磕之后能够勉强溜下来,但是磕磕绊绊、毛病多多,大概音符好像是那么个意思,但就是哪里不对劲,就是不够好听,不够美。
学乐器需要“正确的方法”+“勤奋的练习”才有可能学有所成。一个好的老师,能教给你正确的方法,剩下的就看你的落实程度。反之,一个不够合格的老师也会让你本来只是业余爱好的想法都充满挫折。这些年我见过很多人被不够格的老师给带偏了,导致问题缠身,兴趣索然,过早放弃,实在为他们感到可惜。
看到这里,或许很多人以为我反对自学,但我从来不会那么简单看问题。自学不是不可以,而是要看在什么阶段。你先找个好老师,先打好一个坚实基础之后,掌握了正确的基本演奏姿势、动作和练习方法之后,就可以尝试自学啊。否则你很有可能发现你多年苦恼纠缠没解决的一个问题,当你遇到一个好老师,人家一句话就给你点破了,顿时感觉之前浪费了很多时间,而时间就等于金钱。